卷3.龙潭虎穴 341.布局棉业-《彻元》
第(2/3)页
「不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唐突,不唐突,有朋自远方来来,不亦乐乎。」
两个男子彬彬有礼起来,口中还拽着文,仿佛变成了读书人……
额,林彻突然感觉哪里不对,卧槽,选错角色了,哥是来打听事情的,不是来以文会友的啊。
幸好,转变还来得及,林彻脸上洒然一笑,「两位不必拘谨,且坐且坐,我就是闲来无事,想了解一下本地的风物,随意聊聊,哈哈哈。」
林彻这种反客为主的姿态,反而让两人轻松了下来,欣然落座。
袁弘问道,「不知郎君想了解哪方面,在下知无不言。」
「是啊,别的不敢说,这华亭的大事小情,我唐平多少都知道一些,郎君尽管问。」另一男子也接道。
前戏足够了,林彻便直入主题,「袁东家是做布庄的?」
袁弘回,「正是,小本经营,混口饭吃。」
唐平却道,「袁兄可是华亭最大的布商了,也就只有他敢大量做棉布。」
接下来的交谈,让林彻了解到,这袁弘的布庄,是兼着生产和销售一起的,而且规模还不小。
他的作坊里,雇佣了两三百名布工,这在此时的民间倒是少见。
虽然大宋的工商业挺发达的,各种作坊林立,但是华夏历来讲究男耕女织,所以除了丝绸业,普通的布料大多都是一家一户自行生产的。
产出的布,除了自用之外,多余的也会卖给布庄,所以一般布庄里的布料都会有许多差别。
你今天在这布庄里买了一匹觉得很不错的料子,但是下次你再来,就不一定找得到了。
这样的布庄,大概就是个中转而已。
袁弘开设布庄,却是因为棉花种植渐渐增多。
这棉花,最早是从闽广传过来的,恰巧这松江的土壤气候非常适宜棉花的生长,这种植便迅速推广了起来。
袁弘认为这个将来必定可以代替苎麻,成为新的大众衣料,毕竟棉布比麻布的优点实在太多了。
但当时棉纺织技术落后,棉花去籽要用手工剥,又没有弹松棉花的机具,从棉花纺成棉布费时费力,而且纺成的棉布也很稀松、粗糙。
而袁弘的优势就在于,他算是雏形的工业化,集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中人工之后,技术和工具比单门独户要强许多,纺出的棉纱更加均匀结实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