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3.龙潭虎穴 252.质疑(中)-《彻元》
第(2/3)页
「记得,你总是说此生最得意之时,便是宝佑四年,那年你举中博学宏词科,又担任殿试覆考官,取中许多青年才俊,其中以文天祥,陆秀夫,谢君直,林启四人最为杰出,将来必定能够光照四海,后来林启颇有锐气,放弃馆阁之职自请前往前线牧民,让你颇感骄傲,只是开庆元年蒙古来攻,这林启不幸殉国,让你一直引以为痛,常常念叨。你现在又提起他,意思是说,这个小郎君是你这个学生的遗孤?!」
王爚为人清修刚劲,一向也不是多话之人,现在说这么多,其实就是在向百官解释林彻父亲的来历,为他的身份正名。
「回大宗伯,正是林启之子,开庆元年年中,林启还写信于吾,告知他喜得贵子,没多久便传来寿春城破的噩耗,吾以为这孩子也遭遇了不幸,如今却是不幸中的大幸了。」
而王应麟其实昨天晚上就知道林彻的身份了,只因文天祥与陆秀夫离开来悦客栈后,就去拜访了他这个老师,将林启有后这个好消息告知于他。
方才,他已经通过与文天祥的眼神交流,确认了林彻的身份,所以在贾似道等人质疑之时,才有了刚才那一幕。
殿试,在宋代的时候,名义上的主考官当然是皇帝了,但其实不过就是挂个名而已,而作为覆考官便成了实际意义上的主考,按着士林传统和习惯,当届取中的进士,既是天子门生,也是他的学生。
皇帝当然不是新科进士们想见就能见的,而作为新科进士的官场引路人,覆考官与他们的关系更为紧密,其中一些得意门生,更是视为子侄。
林彻理清了二人的对话,不由感叹这士大夫之间的关系真是层峦重叠、千丝万缕啊,这一不小心,自己就多出了个师公,看起来还挺年轻的。
他不知道的是,这个王应麟可不是普通的士大夫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,自幼天性聪敏,九岁便通六经,十九岁举进士,因受到程朱学派的王野和真德秀等人影响,任官同时勤于读经史。
而流传至后世的华夏经典启蒙教材《三字经》,便是王应麟所作,后人也只是对其进行相应的增改。他的博学广闻也被后世诸多文豪所推崇,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就记载,应麟博洽多闻,在宋代罕其伦比。
第(2/3)页